• 新發展、聚合力,江蘇常州“慧”治水,碧波澤潤“幸福城”

    2023-10-26 19:15 來源:中國常州網 字號:

    山水林田湖草沙,水是命根子,是生存之本,從《黃河保護法》到“長江大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治水”工作貫穿南北,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主基調的新發展理念從“戰略”到“篤行”,在神州大地上寫下了以“水”承載人民“幸?!钡娜A彩篇章。

    作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的重要發源地,常州的河湖水體經歷過一段痛苦的黑色時期,隨著生態文明意識不斷增強,常州開始了踐行“兩山”理念的“治水”工作。如今,綠水青山回到了龍城大地,金山銀山接踵而至,原先的“黑臭水體”脫胎換骨成為了“幸福河湖”。

    “治水”長江岸,用一江碧水拓發展新路

    機械轟鳴,企業林立,這是曾經長江常州段岸邊的景象。長江常州段岸線僅有25.8公里,是長江岸線最短的區域,但由于地理位置優越,卻使這里成為了長江岸邊化工、船舶、采砂等重工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常州全市超過45%的重大生態污染危險源都集中在這一片區域,把這里變成了常州的“生態銹帶”。

    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工作的不斷落實,常州也拿出了刮骨療毒的決心,開展“停轉拆綠提”五大行動,沿江1公里范圍內低質低效化工生產企業全部“清零”,濱江岸線復綠面積超3300畝,長江常州段生態岸線占比達80.6%。同時,加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整體聯動協同保護,清理漁港碼頭全部245條漁船,累計118戶、369名漁民上岸安置、社保全覆蓋。

    “治水”工作,治理只是開始,綠水青山復歸對于長江水環境來說僅僅是“大病初愈”,只有當做一項長期任務,久久為功,實現“以環境換經濟”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長江保護的真正成功。為此,常州市在清退江畔化工企業后,創新性開展了企業用地資源整合利用試點工作,成功探索出一條推動濱江企業綠色轉型之路。

    位于常州長江岸邊的新陽科技集團,便是以“綠色轉型”換得“金山銀山”的實例。此前該集團以化工為主要業務,在苯乙烯行業有一席之地,并建立了以石化為經營項目的三家子公司,年產值達50億元。然而,這樣的經濟效益,來自于對生態環境的犧牲,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推進,化工企業被逐步清退,新陽科技三家子公司也位列其中。為了持續發展,也為堅守環保底線,新陽科技在政策支持下,“壯士斷腕”,果斷向新能源產業轉型,成立了江蘇格林保爾光伏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的二期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將在本月底投入試生產,新產品的光電轉換效率將實現25.5%以上,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預估可實現近40億的銷售額,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極。

    “治水”太湖畔,以“智慧水利”護人水和諧

    擁有190平方公里水面的滆湖是“兩湖”創新區生態核心之一,也是太湖生態緩沖“前置庫”。要治理好太湖,必須從上游發力,同步治理好滆湖。從生態整體性出發,實施陸域、近岸帶、湖泊立體整治“三位一體”,推進工業污染、農業面源、生活截污“三驅并進”,開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這,是常州的“治水之道”。

    自2004年啟動滆湖圍網整治以來,常州的滆湖治理之路已經走了近20年。今年年初,常州市將滆湖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列入全市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1+8”專項行動清單,目前,滆湖退田還湖二期工程暨滆湖近岸帶水生態修復項目正有序推進,高新和嘉澤片區實施總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退田還湖面積1.4平方公里,排泥場0.98平方公里,建成后可恢復近岸帶植物群落1.83平方公里,有效改善滆湖水質的同時,也為太湖水質穩步提升提供保障。

    想要系統解決滆湖水環境問題,在大力推進各類整治工程的同時,做好動態管理監管也是重要一環。去年,常州積極推進數字孿生滆湖項目建設,通過分期建設完善水文水質監測站、視頻監控等外圍基礎設施,同步對接國土、環保、農業等行業涉河涉湖業務數據,形成滆湖治理的“大數據”,為精準調度流域水網、精準實施滆湖保護治理、精準提升流域水網安全與水系環境提供“智慧水利”支撐保障。目前,數字大廳、四預調度板塊等平臺已經初步完成搭建,部分功能已經投入使用,為滆湖及周邊區域災害防御、水資源管理與調配、生態河湖管理等提供了精準化、智能化的決策支撐。

    如今,在“智慧水利”系統的守護下,滆湖總磷指標同比下降12.3%,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太湖連續15年實現“兩個確?!?,多樣生物“回歸”、岸邊游人如織……一幅湖城相依、人水和諧的生態美麗新畫卷正加速繪就。

    “治水”老城廂,聚“民間力量”建“幸福河湖”

    河湖岸綠水清,魚翔淺底、鳥鳴其畔,走在常州城區,這樣的景色幾乎隨處可見,然而,在十多年前,這些位于常州老城區的河湖水體,還都是名副其實的“黑水河”,魚蝦絕跡,幾無生機。

    看到問題、承認問題,才能下定決心解決問題。對于擺在面前的水污染“難題”,常州的選擇,是直面“痛點”,從困境中尋求符合自身特色的新的發展之道。

    2017年,常州創新開展“企業河長制”,推動治水模式從“政府單一途徑驅動”向“政府—企業—社會協調多途徑驅動”的提檔升級。常州武進區湖塘鎮有24名企業家擔任16條河的“企業河長”,通過聘請專人打理、流調溯源等方式,發現問題日清日閉,實現常態化、規范化治理;2018年,常州出臺全省第一份《關于在全市建立“民間河長”體系的實施意見》,拓寬治水力量,“開門治水”,讓更多民間治水主體參與河長制,截至2021年底,常州已經聘請“民間河長”1488名,民間力量已經成為常州“治水”中的重大助力;2020年,常州在全省首推小微水體河長制,建檔案、重管護,落實水體責任“全覆蓋”。此外,常州各轄市區、各單位也結合自身實際,探索了各具特色的河長制度。例如,常州市人民檢察院與市河長辦“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天寧區全域實施的“河長+警長”工作機制等等。2023年公布的《常州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中,更是將“鼓勵設立民間河湖長”寫入法規條例中,首次將民間河湖長制納入常州的地方性法規。

    在“民間河長”的助力下,位于常州經開區戚墅堰街道的宛沿河碧波蕩漾,綠水與藍天相映成趣,駁岸上的綠化與水中的生態浮島給宛沿河內外綴滿了綠色;滬寧城際鐵路南側的毛龍河,經過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河道水清見底、水草搖曳,一改以往底泥上浮、水質混濁的情況,重現河暢、水清的美景;在金壇區朱林鎮沙湖村,曾經漂滿垃圾的臭水溝,現在河水清澈、魚翔淺底、岸坡整潔,不僅修復了水體旁的老碼頭,還鋪設了仿古青磚道,為村民提供了觀賞休閑的區域。

    河水更清了、河岸更綠了,每一個居住在常州的人,都是常州生態之變的親歷者,常州人民愛水、護水的決心和行動,正在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愿景逐步成為現實。(時晟昊)

    編輯:王禎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為“鹽城新聞網”或“鹽阜大眾報”“鹽城晚報”各類新聞﹑信息和各種原創專題資料的版權,均為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及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通過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上述來源。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被多个强壮黑人灌满精H
  •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