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濕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態系統,鹽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鹽城市將發展鄉村旅游項目作為農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如今的鹽阜大地上,鄉村旅游“多元”發展、全面“開花”,開創了全市鄉村旅游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發展新局面。
近日,“水韻江蘇·美好鄉村”全媒體鄉村行宣傳報道活動走進位于鹽城市東臺市弶港鎮的巴斗村以及大豐區大中街道的恒北村,感受當地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體驗全域旅游的大好風光,實地見證了一幅幅富有鹽阜特色、氣韻生動的鄉村新畫卷。
“魚”影隨行,巴斗村樹立生態旅游鄉村典范
巴斗村是黃海之濱最靠近海邊的一個小漁村,緊靠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條子泥濕地與黃海國家森林公園,自然生態與區位優勢優越。
巴斗村與海有著深厚的淵源。兩百多年前,巴斗村所在位置還是一片淺海灘涂,潮起潮落,來此謀生的巴斗先人以雜樹蘆葦搭棚,把貯糧笆斗翻過來當桌子,人們就把在笆斗上吃飯叫作“笆斗飯”,村子因此得名巴斗村。
昔日靠吃“笆斗飯”,今朝端上“生態金飯碗”。2010年前后,世代以漁為生的巴斗村響應國家號召,減船轉產,引導漁民“洗腳上岸”。從“賣海鮮”到“賣海景”,逐步走上一條漁旅融合發展之路。
做足漁牧文化文章,巴斗村中處處“魚”影隨行。村子入口處的巨型“文蛤”舒展彩翼起舞迎賓,“巴斗漁鄉”四個大字繽紛秀麗。一眼看不到頭的旅游公路、造型別致的小洋房,沿街的民宅外墻上,手繪鯊魚、貝殼、海星、??瓤ㄍ▓D案生動有趣,路邊立著漁民抬漁簍等海上勞作的小品雕塑,花園綠地里星星點點地散落著海螺、烏賊等裝飾物,連路標牌上都鑲嵌著魚、蝦、蟹、烏賊造型。來到這里,仿佛進入了五彩繽紛的海洋世界,一切都充滿了海文化的韻味。
游客接待中心、初心廣場、星級衛生站、鄉村文化禮堂、巴斗泉景點……近年來,通過補短板、強基建,巴斗村中環村旅游觀光線、居民住房全面出新。整個村莊,由特色漁文化、紅色文化以及原始風貌的海邊風情景點,串聯成一條3公里長的旅游觀光線。古老的漁村融入現代化的生活元素,具備了鄉村旅游“吃、住、游、樂、購”的條件。特別是新建成的一批具有漁村風情的“民宿”“輕吧”等配套項目也為旅游配套服務增添了新的活力。
看海潮、觀海鳥、品海鮮,住漁家、享漁趣、游漁村,欣賞鷗鷺翔集、萬鳥齊歡的海濱自然景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巴斗村已成為生態旅游鄉村典范。
用心做好“梨文章”,恒北村實現“華麗轉身”
恒北村位于大豐城區南端,冬至新躍河,南至南排河,西至大沈路,北至南中心河,水路交通便捷。作為知名的果樹專業村,恒北村是全國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產基地之一,恒北早酥梨已有50多年的種植歷史。
近年來,恒北村將生態農業與旅游觀光有機結合,圍繞空間布局、建筑形態、產業支撐、特色打造等方面,深入挖掘歷史文化,打造生態特色,促進多產業融合,大大提高了早酥梨的附加值,形成了獨特的早酥梨休閑觀光農業。
從村委會出發,乘上旅游觀光車,穿過一片梨樹、一片池塘,向村中駛去。一路上,兩側是一排排的雙拼、獨棟、聯排、多層別墅,融入現代景觀藝術,康居生活空間充滿了詩情畫意。
圍繞“梨園風光、生態宜居、鄉村旅游”主題,映像恒北展示廳采用聲、光、電等技術,向游客們展示了恒北產業特色、歷史變遷、生態環境、城鄉統籌、鄉村旅游等內容。
冉冉秋日,氣爽風柔,恒北村原鄉生活體驗地別有一番趣味,獨特的田園風光和秀麗風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梨文創形象店、大豐瓷刻、馬連義文創店、蔚海書畫、國美影像、恒味記、靜水齋、梨緣手工坊、吳永龍麥稈畫……位于恒北新村西入口處的恒北文創街里,各式文創店主題迥異,大豐元素撲面而來。將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農耕文化等充分融合,文創街精心烹制頗具特色的“文化大餐”,游客們在感受大豐獨特文化魅力之余,還可以參與傳統手工藝品制作,親身體驗技藝之美。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發展生態旅游,恒北村還建有溫泉度假、農耕體驗、休閑觀光、果品展示科普加工、農家樂、民宿等旅游配套,逐步培育出“春有花、夏有綠、秋有果、冬有泉”的鄉村旅游特色。一度集體經濟薄弱的普通村莊,也成功實現了“梨緣天下”的華麗轉身。
請輸入驗證碼